0731 2210 6610

从“老龄”到“乐龄”: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养老?

(经济观察)从“老龄”到“乐龄”: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养老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报(记者刘亮)老去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优雅快乐地老去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中国今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3.50%,2010年至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上升4.63个百分点。


保险集团会长许肖峰日前在有关养老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社会面临着‘变老的挑战’。”特别是现在,在“老夫妇”、“空巢”、“独居”、“丁克”等词背后,老龄化给养老带来的紧迫性更加明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正在崛起,未来养老产业在中国经济领域大有可为。”罗胜保险集团临时负责人表示:“面对新的形势,未来我们要用新的养老要素和生态建设要素重塑养老保险业。”


从古至今,养老都是一个难以绕过的话题。用著名媒体“陆信赖”的话来说,武功再强的人也难免“老龄困境”。例如,金庸小说中大家都熟悉的“东四西德”、“南齐北乞丐”、“四个人至少有三个人孤独地过着自己的老年生活”。


幸运的是,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后中国的养老团体将摆脱小说中“孤独的老”的剧本设置,做好“老有所养”,实现“乐灵”。


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东行书院创始人胡庆邦从未来科学技术的视角分析说,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有助于延长寿命。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和观念将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对“老年”的定义也将改变。我们应该思考“如果生命真的延长到100岁,如何安排自己身后的老年生活,用科技产品、健康管理,包括保险,让自己的未来过得更好”。


例如,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关青宇认为,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与社会群体收入的整体提高相伴随。这意味着未来高质量养老社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这种高质量的养老社区介于家和社区之间,既反映收入水平,也反映情感需求,真正能给人一种大家都出家养老社区的感觉。


河教授指出,目前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养老领域。其中,保险业要发挥更积极的力量。特别是商业养老,在为大众管理财富的同时,应该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服务。“当大家都不花钱的时候,应该创造一个有人服务、安享晚年的生态。”


目前成熟的养老模式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在何肖峰看来,基于目前养老团体普遍存在的亲情和旅行等个性化服务需求,未来可以从“城市核心地区的养老”、“居家养老”、“居住养老”等方面探索“养老模式”。(结束)




相关推荐:

大学教授用短视频讲述: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在线咨询
免费预约
官方微信
免费预约阳光康养
----- 填写预约人信息 -----
立即提交
本人同意阳光康养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正在载入,请稍候……